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宋芳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长江和黄河流域、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在绿水青山间发展如何保护环境?卓尼县选择了生态农牧业,木耳种植产业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6月15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小康路上看老乡”甘南州采访活动走进卓尼县采访。当地的木耳种植产业以绿色生态为先导,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保护环境。
卓尼县目前种植木耳面积超过8000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位于纳浪镇的卓尼县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区园区内,美石菇源菌棒加工厂,为全县的木耳种植户提供菌棒。
该公司总经理姜宝介绍,他们生产的菌棒经过全流程发酵,出厂时布满菌丝,在外种植1个月就可以采收头茬木耳,对于种植户来说方便好用。
目前,在美石菇源菌棒加工厂上班的有8名返乡大学生,还有54名当地村民,带动当地就业效果明显。
纳浪镇纳浪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今年第一批黑木耳已经长出。
纳浪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副站长董应龙表示,纳浪村共有64个木耳种植大棚,大棚采用先进的控温、控湿技术打造,实现自动喷淋灌溉。一个大棚一季种植需要2万个菌棒,按照每个菌棒1.5元,人工费用0.5元计算,一个棚的投入为4万元。同时按照一个菌棒产干木耳一两来算,一个棚的产值是6万元,可以赚2万元。
目前,纳浪村村民和基地的合作主要是土地流转和务工。董应龙说,村民在棚里务工一天100元,工作相对简单,中老年人也能完成。
纳浪镇洮劳村村民蒙俊杰则选择自己种木耳,他目前有14个木耳种植大棚,还有50亩露天木耳田。
蒙俊杰说,他种植的木耳不愁销路,一部分通过对口帮扶走上天津人民的餐桌,还有一部分发向周边市场。现在电商发展很迅速,还有很多网红帮他带货。他自己也拍摄短视频推销木耳,由于都是真实场景,网友特别愿意买单。可以说是木耳种植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除了经济效益,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卓尼木耳种植优先考虑生态效益。
“木耳9月份采摘完毕,我们还要在大棚种植一季羊肚菌或者绿色蔬菜,从而提高大棚的利用率。”董应龙表示,特别是种植绿色蔬菜,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卓尼县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还有一家高原夏菜企业,他们可以提供优质种苗。
而种菜需要的部分有机肥料,则是菌棒加工厂将回收的菌棒粉碎后加工成有机肥,由此实现循环农业模式,用最小生态成本创造最大经济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