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吃太少、高蛋白饮食 每天这样吃饭会加速衰老
时间:2025-09-09 17:32:17来源:CCTV生活圈
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化悲愤为食欲

然而这时心脏可能在为你的情绪买单长期带着情绪吃饭 健康的心脏也会受伤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除此之外主食吃太少、高蛋白饮食、经常吃太饱每天这样吃饭加速衰老、降低免疫力!很多人浑然不知,劝你早点改掉01带“气”吃饭伤心脏


【资料图】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一些26岁左右的健康年轻人,通过让他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吃饭,来测试情绪对吃饭的影响。

结果发现,愤怒的情绪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当参与者回忆起愤怒的情绪时,只需大约8分钟,心血管内皮功能就会受到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持续长达40分钟。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

愤怒情绪会导致体内一系列激素的分泌失衡,特别是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强、血压升高,并使血管内皮功能减退,从而增加斑块的脆性和破裂风险。此外,愤怒还会抑制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的分泌,使血管更难舒张,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除了愤怒,其他负面情绪如悲伤、焦虑等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A型行为模式的人,他们事事追求完美、容易激动,这种性格特征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也非常大。

如何调整负面情绪?

深呼吸: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尝试做两分钟左右的深长呼吸,可以帮助内心平静下来。

倾诉和诉说:找一个亲密的人或换一个环境,把内心的情绪倾诉出来,可以有效缓解压力。

运动:适当有氧运动,如瑜伽、冥想、八段锦等,可以帮助情绪稳定,促进身心健康。

如何好好吃饭?

最好的吃饭状态是带着享受的心态。以下是一些建议:

专注吃饭: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本身,不要在吃饭时刷剧、玩手机或聊天。

营造良好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吃饭,避免嘈杂和匆忙的氛围。

仪式感:把每一顿饭当成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认真对待。02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骨骼健康

《自然》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通过临床试验、动物实验,还有细胞实验发现,蛋白质的供能比超过22%时,免疫细胞激活会增加,尤其对巨噬细胞影响较大,这些细胞堆积在血管壁上,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这个实验提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蛋白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可它并不是多多益善,对于肾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或者已经下降的患者来说,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加重肾功能衰退,蛋白质过多还会促进钙流失,对骨骼健康也有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保证蛋白质摄入,但不可以长期过量摄入。

建议

健康人群:只要能够正常进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全天所需要的蛋白质(55~65克)。

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健身人群: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03主食吃不够伤全身

为了减肥完全不吃“碳水”或者少吃“碳水”,反而可能会影响寿命!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脂肪分解不彻底而产生酮体、蛋白质过度消耗等现象,影响多种机体功能。

长期不吃或少吃主食会有这些“副作用”:

易患糖尿病、伤心、伤脑、增加死亡风险,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情绪低落、口臭、脱发、闭经、肌肉流失、便秘等问题。

推荐吃这些主食

主食的选择应该粗细搭配,同时兼顾食物的多样性,但要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适当多吃优质碳水。

减肥期间最推荐吃的是既能饱腹、GI又不是很高的食物,最适合的就是全谷物和薯类食物。

比如鹰嘴豆、红豆、绿豆、燕麦米、荞麦米、青稞米、糙米、黑米、红薯、紫薯、马铃薯、莲藕等食物。

可以在做米饭的时候,将1/3~1/2的大米替换为杂粮或杂豆,也可以将薯类切块后放入,做成杂粮杂豆饭。

吃多少主食合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谷类食物每天要吃到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为50~150克。另外还建议吃50~100克的薯类食物。 04经常吃太饱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载

正常情况下,一个空空的胃,大约只有拳头大小,开始进食后,胃就像一个被吹起来的气球,越吃越大,吃撑时能被撑大10倍。

当食物开始消化后,胃的容积逐渐缩小,但还没恢复到开始的拳头大小,但神经就会产生胃被排空的感觉,你就会感觉到饿,这就是吃得越饱饿得越快的原因之一。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能量过剩,身体负担越来越大,最终出现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吃太多东西,胃被撑大而不得不占据腹腔内更多空间,很可能会挤压其他内脏,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吃太多东西间接影响是身体多个消化器官超负荷运载。

消化系统超负荷:

暴饮暴食后,胃酸分泌会增加,可能会导致胃部有灼热、反流的感觉。

相应地,我们的胰腺和胆囊也要“加班工作”,这会增加炎症和胆结石的风险。

血糖急剧升高:

在大量进食,尤其是高碳水食物的时候,血糖会飙升。随后胰岛素大量分泌,这可能会引发饭后困倦或低血糖的反应。

心血管负担加重:

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样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血压可能升高,甚至可能会诱发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经常吃太饱,除了短期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身体的长期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长期摄入过量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科学控制食量

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保持适度饥饿,不仅对胃肠道有好处,还能帮身体“清垃圾”。人体中在饥饿时,会优先选择结构不完美的细胞启动自噬程序,相当于帮助身体清理了垃圾,可以让你少生很多病。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如蔬菜、全谷物等。

细嚼慢咽:

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给大脑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吃饱的信号,帮助控制食量。

尽量按时吃饭:

按时吃饭能避免太饿导致的暴饮暴食。

这样吃饭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长期带着情绪吃饭,健康的心脏也会受伤,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骨骼健康。

主食吃不够伤全身:易患糖尿病、伤心、伤脑、增加死亡风险,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情绪低落、口臭、脱发、闭经、肌肉流失、便秘等问题。

经常吃太饱,除了短期痛苦和不适,更严重的是会让身体超负荷运载,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运动美妆”火热 新场景迎激烈竞争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生活指南
  • 速读:中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记者2日获悉,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楚辞》特种邮票在屈原故里首发

    5月31日电 (记者 郭晓莹 董晓斌)经国家邮政局审定,《楚辞》特种

  • 2025年中国内地端午档首日票房超去年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31日18时53分,2025年中国内

  • “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

    产品开发鱼龙混杂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随着大众健康意识

  • 专家齐聚湖南怀化探讨“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

    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推进会9日在湖南怀化举行。会上,来自口岸

  • 西北地区多大风沙尘 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有雨雪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内蒙古、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风天气

  • 南京推行政检查码 以数字赋能规范执法新路径

    4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

  • 推进仓储物流绿色运输 SHEIN正式批量上线新能源车

    3月12日SHEIN用于仓间转运的新能源电车正式大批量投放运营,此次9 6

  • 中国银联: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 加速培育“数智化”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

  • 加强市场监管 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

    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诚信经营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消费视窗·促进服

  • 个人征信受损 商业银行能消除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吗?

    个人征信记录 商业银行不能消除仅能报送本报记者 赵红旗本报通讯

  • 广东农企品牌价值50强出炉 总价值逾2572亿元

    中新网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农业企业品牌盛典暨50强

  • 2024北京丰台城市更新发展交流论坛举行

     11月26日,中国房地产报主办、金茂璞逸丰宜协办、中国城市与

  • 高校如何适应电竞产业发展需求?学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0日获悉,上海市多所高校

  • 得ETF者得天下 公募座次大洗牌

    指数基金规模狂飙,公募江湖座次陡然生变。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

  • (进博故事)从46%到71%,看见可持续未来

    中新网上海10月26日电(范宇斌)自诞生起就与竞速赛事结缘的米其林,

  • 民生
    • 北京人艺再现经典 新版《哈姆雷特》主演阵容正青春

    • 速讯:中国多部门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 多明戈领衔唱响和平颂歌 “当东方遇见西方”再现音乐盛典

    • 【热闻】宁夏新增2所职业本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