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政府信息公开 最高法发布最新司法解释
时间:2025-05-25 12:45:38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设立和推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0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考虑到《解释》对原司法解释修改篇幅较大,最高法采取了新制定司法解释、同步废止2011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原司法解释的方式。

《解释》共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定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的受理情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处理决定予以类型化规定,明确行政机关可以就申请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予以公开、不予公开、无法提供、不予处理及其他程序性处理方式,《解释》在受理情形条款对此进行了呼应。

此外,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申请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不予公开的,申请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就上述规定中“不予公开”情形,经与有关部门沟通,主要指行政机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作出的不予公开决定。此外,最新司法解释还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申请内容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侵犯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情形,在受理情形条款中予以规定。

二是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中原告资格和适格被告。

在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原告资格的规定上,与行政诉讼法规定保持一致,即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公开或者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等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从而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对于适格被告的确定,《解释》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规定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情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谁行为,谁被告”原则,分别就两种情形下被告的确定作出规定。此外,《解释》还结合法释〔2021〕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被告资格进行规定。

三是确定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中被告与原告的举证责任。

第一,政府信息公开诉讼首先要遵循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此外,对被告提出的不同主张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分项进行了规定。

第二,原告的举证责任方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要求被告公开政府信息的,应当由原告提供曾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证据。考虑到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后可能对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在原告起诉要求被告不得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的诉讼中,原告应当对政府信息涉及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举证。

第三,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极个别当事人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和诉权的问题,《解释》就原告提供行政机关公开或者不予公开等行为可能对其权益造成损害的证据也进行了规定。

四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裁判方式。

第一,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在裁判方式的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部分进行规定,其中包含法定复议前置而未申请复议的、程序性告知行为、单独起诉收取信息处理费决定等若干情形。

第二,以实质性回应和支持当事人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诉求为出发点,最高法对被告依法应当公开政府信息的,在判决履行条款中予以规范。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判决被告履行给付义务。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依法负有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的,判决被告在法定期限内予以公开。

第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适用确认违法判决的情形进行规定。

第四,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或者原告诉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最高法从当事人实体权益已经得到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法律规定,对原告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的情形进行规定,包括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等行为合法的、起诉被告逾期不予答复理由不成立的等若干情形。

五是保留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预防救济制度。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总体属于事后救济,一般只有在行政行为已经作出、权利损害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提供法律保护。但是考虑到政府信息公开领域,因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一旦无序公开,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权利侵害。因此,原司法解释第十一条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预防救济制度进行了规定,以体现无漏洞且有效的权利保护要求。在《解释》的修改制定过程中,对原条文予以保留,即政府信息尚未公布前原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不得公开政府信息,或者在诉讼期间原告申请停止公开政府信息的两种情形进行了规定。

《解释》的出台,将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办理规则,对于统一法律适用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最高法将继续发挥行政审判在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职能作用,为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标签:

生活指南
  • “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

    产品开发鱼龙混杂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随着大众健康意识

  • 专家齐聚湖南怀化探讨“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

    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推进会9日在湖南怀化举行。会上,来自口岸

  • 西北地区多大风沙尘 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有雨雪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内蒙古、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风天气

  • 南京推行政检查码 以数字赋能规范执法新路径

    4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

  • 推进仓储物流绿色运输 SHEIN正式批量上线新能源车

    3月12日SHEIN用于仓间转运的新能源电车正式大批量投放运营,此次9 6

  • 中国银联: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 加速培育“数智化”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

  • 加强市场监管 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

    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诚信经营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消费视窗·促进服

  • 个人征信受损 商业银行能消除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吗?

    个人征信记录 商业银行不能消除仅能报送本报记者 赵红旗本报通讯

  • 广东农企品牌价值50强出炉 总价值逾2572亿元

    中新网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农业企业品牌盛典暨50强

  • 2024北京丰台城市更新发展交流论坛举行

     11月26日,中国房地产报主办、金茂璞逸丰宜协办、中国城市与

  • 高校如何适应电竞产业发展需求?学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0日获悉,上海市多所高校

  • 得ETF者得天下 公募座次大洗牌

    指数基金规模狂飙,公募江湖座次陡然生变。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

  • (进博故事)从46%到71%,看见可持续未来

    中新网上海10月26日电(范宇斌)自诞生起就与竞速赛事结缘的米其林,

  • (经济观察)近半已落地 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劲仍足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为应对新的经济挑战,中国果

  • 债券基金跌的原因是什么?债券基金波动受什么因素影响?_每日信息

    债券基金跌的原因是什么?1、债券型基金除了投资国债,也有地方债和

  • 天天播报:理想汽车端到端+VLM智驾系统再升级 打造行业率先“车位到车位”产品落地体验

    自动驾驶的新纪元,来了。虽然距离2024年尾声还有三四个月时间,但

  • 民生
    • 黄浦江源第二届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举行

    • (聚焦博鳌)联合国官员:博鳌亚洲论坛为南南合作提供更多参考

    • 十五运会U18女篮资格赛:陕西队60:94不敌山东队

    • 环球热点!媒体人眼中的与AI“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