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
当前,随着各地、各级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重视,不少村居纷纷建起“幸福食堂”。幸福食堂的开设,不仅为农村老人提供了方便的餐饮服务,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在外子女的担心和压力,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但幸福食堂的运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资金是影响其能否长效运行的最重要因素。有些幸福食堂,往往因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而不得不停办。但同时,还有很多幸福食堂,虽然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但运营者善于创新、敢于尝试,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措施、办法,保证了“幸福”的长久。
在保证幸福食堂长效运营过程中,各地都有哪些可资借鉴的新举措、新思路?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夜晚变身烧烤店
创新经营实现“反哺”
8月2日晚7点,天色渐暗。随着灯光亮起,位于乳山市城区街道腾甲庄村的暖心食堂开始“变身”为“咱村烧烤店”,村民市民纷纷前来“撸串”打卡,安静了一个白天的腾甲庄村开始热闹起来。
在腾甲庄村,幸福食堂叫“暖心食堂”。据村支书宋知远介绍,食堂占地300多平米,自2021年开始运营以来,每天中午都有80余位老人来此就餐。
“食堂一年的运营成本需要30多万元,虽然村集体每年也有收入,能够补贴一部分,但食堂要长期运营,单靠村集体补贴不可持续。”宋知远书记介绍,“必须找到一种‘反哺’的方法。”
除了一顿午饭,腾甲庄村暖心食堂在其他时间都是闲置的,利用率比较低。经多方考察论证,村“两委”把目光瞄向“烧烤经济”。
今年5月份,村里成立了餐饮服务公司,利用食堂门前的空地,打造出一个“咱村烧烤店”。为吸引食客,公司聘请了专业“烤师”,搭建起特色帐篷,还在旁边种植了驱蚊虫的薄荷。美味的烧烤加上良好的就餐环境,“咱村烧烤店”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烧烤打卡地。
乳山市城区街道腾甲庄村,利用暖心食堂门前的小广场打造的“咱村烧烤店”。
“我们一天能接待300多人,晚上8点以后来的食客大概率就要等位了。除了当地人,不少文登、荣成的市民也慕名开车来消费。”烧烤店负责人孙肖琳说。粗略统计,“咱村烧烤店”开业以来,累计营业额已超过150万元。“这几个月的利润估计就能覆盖食堂全年的费用了。”宋知远说。
让腾甲庄村“两委”没想到的是,烧烤店开业还带来“溢出效应”。
烧烤店运营需要服务人员,经综合考虑,他们决定通过“信用积分+志愿服务”的方式,引导本村村民参与经营。烧烤店设置了4个工作时段,每个时段4小时。村民只要完成一个时段的工作,就能获得5个信用积分。如果推荐顾客消费,还能获得额外的积分。
“1个信用积分价值5块钱。”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王桂枝介绍说。目前,村里像王桂枝一样参与烧烤志愿服务的村民已达900多人次。
乳山市城区街道腾甲庄村,利用暖心食堂门前的小广场打造的“咱村烧烤店”。
宋知远介绍,以前老人来暖心食堂就餐,一是现金充值,二是以信用积分抵扣餐费。比如年满75周岁的村民,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后,就可以免费就餐;老人不能劳动的,子女可以代替参加挣积分。烧烤店运营后,村民挣取积分又多了一个重要途径,儿女们通过服务积攒的信用积分,可以用来抵扣自家老人在暖心食堂的餐费。
通过创新经营,烧烤店、村民、暖心食堂实现“多赢”,腾甲庄村探索出了一条暖心食堂持久化运营的道路。
让专业公司运营
村里负责补贴和监督
在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幸福食堂叫“长者食堂”。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琳介绍,南韩村有2350口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有613人。为方便这人平时吃饭,2021年,村里投资160多万元建起了一处占地450平方米的长者食堂。
2021年7月1日,长者食堂开始运营后,每天平均有510多人来食堂就餐、买饭,该村食堂成为淄博市规模最大的一家。
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长者食堂”内,老人们正在排队买饭。
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运营长者食堂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多。比如,老年人一般牙口不好,饭菜一定要做得软烂一些;另外,为保证饭菜既可口又有营养,他们还格外注意荤素搭配和菜品的多样化等等。由于来买饭的老人很多,为避免拥挤出现事故,他们采取错时开餐,一般上午9:40让70岁以下老人买饭,其次再让70岁以上老人买饭等等。
“服务这么多老人,细节很多,因此单靠我们自己很不现实。”张琳介绍说,“为此,我们与山东锦阳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下简称锦阳公司),由他们具体负责食堂的运营,村里负责出钱补贴,同时负责饭菜质量的监督以及问题协调解决等。”
为保证食堂运营,村里每年补贴45万元,另外,锦阳公司还会从民政系统领取财政补贴。“老人来食堂就餐或买饭,在刷卡的同时,还要刷脸,我们这套系统跟民政局是联网的,民政系统据‘考勤’情况向锦阳公司发放财政补贴。”
张琳介绍说,村里每年虽然为长者食堂补贴资金较多,但他认为这笔钱花得很值。“因村驻地有企业,所以家里老人们生活方便了,年轻人在外上班就安心了,这样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效益好了,村集体收入就多,补贴食堂就更轻松。” 张琳介绍说。
承接家宴,拓展业务
食堂运营动力足
2022年,为解决村里留守老人,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行动不便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根据县里统一安排和村里实际情况,临朐县山旺镇杭山村在村里建起了“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综合体内有百姓食堂、便民理发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公共浴室等功能性场所。
惠民综合体开始运营以来,特别是百姓食堂开张以来,极大方便了村里60多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据山旺镇党委副书记张本凯介绍,惠民综合体目前运行主要依靠村集体补贴和部分村民捐助;为保证综合体持续运行,杭山村目前正在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计划将综合体内另一处房屋进行改造,承接村民的家宴、寿宴、喜宴等。“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增强惠民综合体的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避免单纯依靠财政或村集体投入导致‘入不敷出’问题。”张本凯介绍说。
临朐县山旺镇杭山村里的老年人,正在村里的百姓食堂内吃午饭。
同样在乳山市城区街道夏北村,目前村里的暖心食堂已经开始对外经营。“有些家宴、喜宴已经预订到了10月份。”8月4日,该村党支部书记明敏介绍说。
夏北村的暖心食堂于2021年开始运营,当时投资30万元。食堂临街而建,宽敞明亮,厨房用具一应俱全,还配备了空调、电视和洗衣机等设施,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就餐。
“暖心食堂每年的运营费用约10万元,若单靠捐助和村集体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商讨,村“两委”决定将暖心食堂对外经营,承接村民的家宴、寿宴、喜宴等,所得收入就用于补贴食堂的支出。
“我们当地有这样的习俗:新人婚礼前一晚,不管男方还是女方,家里都要吃上一顿饺子。诸如此类简单的宴席,暖心食堂都承接。”明敏举例说。
他介绍,有喜宴时,就将老人吃饭用的两张小桌拼成一张大桌,可坐10人。预定4桌以上按照每桌80元的标准收费,4桌以下每桌收费100元。由于暖心食堂离家近、价格实惠,颇受村民认可。
在乳山市城区街道夏北村暖心食堂临街而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而暖心食堂不远处,就是当地有名的“夏北大集”。农历每逢三六九,就有大量的市民前来赶集。大集人流量很大,瞅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暖心食堂又顺势而为,逢集那天开始卖早餐“挣外快”。
“早餐以大包子为主,一上午能卖不少。”厨师王师傅说,“早餐这部分的盈利也很可观。”
乳山市城区街道夏北村暖心食堂硬件条件良好,既承接喜宴,也出售早餐。
土地入股互助基地
所得收益为食堂“续电”
2021年8月,乳山市南黄镇院后村开办了暖心食堂,供应午餐和晚餐,每人每月交300元。“一开始报名了12个老人,没过多久就只剩4个了。”院后村党支部书记杨秀丽说,“一顿饭花5块钱,一人吃一年近4000元,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贵了。”
收费,老人不愿意来;免费,食堂难以为继。杨秀丽思考了很久,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早在2017年,院后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全村进行土地流转,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为股东,每年可以获得土地分红。
“合作社将村里31位老人的31亩土地单独整合出来,成立互助养老产业基地,单独核算,收益全部用于暖心食堂的运行。”杨秀丽说。
互助养老产业基地种植了黑小麦和青贮玉米,附加值较高。“黑小麦收获后,加工成黑麦面粉,在市场上能卖到7块钱一斤。”杨秀丽说。考虑到人工成本,院后村又将信用积分渠道扩大到合作社用工上。
乳山市南黄镇院后村以互助基地的收益“反哺”暖心食堂。
按照村里制定的规定,年满75岁的老人在基地从事轻体力劳动,就能换取积分抵扣餐费,一分换一餐;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由子女代为劳动,或每月交纳100元餐费。杨秀丽介绍,食堂外还有一处爱心菜园,种着当季的蔬菜。老人们打理菜园或在暖心食堂帮厨,既赚取了积分,保证了食堂的蔬菜供应,又进一步降低了食堂的运营成本。
目前,互助基地每年收入约7万元,基本覆盖了暖心食堂年均6万元的支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孙甲 通讯员 王嘉 路红 刘瑞华 李娜 闫盛霆 王晓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