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假若一生随波逐流,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时间:2025-05-21 09:51:18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次急诊、四次住院,收到病重通知……此前,在创作《昆仑约定》的过程中,作家毕淑敏曾遭遇了来自身体的“警告”。但她并没有害怕,因为彼时,这部小说的初稿已经完成。

每个作家笔下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影子。无论是丰沛的情感,还是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折,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无数个人生侧面的表达。作为毕淑敏人生中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昆仑约定》亦是如此。

在小说里,毕淑敏从自身经历中汲取灵感,成功塑造郭换金、景自连等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随着情节铺开而自然成长,故事余韵绵长,也引发了读者关于理想、青春、爱情、生命等多个议题的讨论。

小说出版后,毕淑敏接受了中新网记者采访,分享了自己关于写作、成长的看法。

作家毕淑敏。受访人供图

约定与承诺

多年前,首作《昆仑殇》的出版,让毕淑敏一举成名,闯入文坛。而她与昆仑山的渊源,要从更早前说起。

1969年,她来到西藏阿里当兵。那里海拔高,荒凉且气候恶劣,即便身体素质极佳,毕淑敏也曾觉得苦不堪言。

经过十一年的历练,毕淑敏回到北京。她转业从医,生活平稳而又安逸。但她一直想,自己还是要为戍边军人做点什么,比如:写下他们的故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极为兴盛。毕淑敏有了弃医从文的念头。但是,“做医生”和“写作”两件事并行,对精力的消耗和撕裂相当严重,这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她的决心和意志力。

“放弃稳妥的工作去写作,前途是很茫然的。没人能笃定写了就能发表,或者就一定有读者愿意看。”但毕淑敏想试试,“我对那里实在爱得深沉,我知道年轻的战友牺牲在那里、长眠在那里,我想让他们的故事为人所知。”

于是,从《昆仑殇》开始,毕淑敏一点一点通过写作完成自己的心愿。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她成了国内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学了心理学,拥有了“心理咨询师”的身份。

70岁那年,她开始了《昆仑约定》的创作,这是她埋在心里几十年的种子。“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她曾如此说道。

《昆仑约定》第一稿完成的时候,她的心里终于踏实了。随后,70万字,三易其稿,以作品为证,毕淑敏完成了对巍巍昆仑的承诺。

细节与角色

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昆仑约定》里写了许多不畏艰苦、个性鲜明的军人,在气候恶劣、物资匮乏情况下,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是我当兵时曾经经历过的。它们被岁月镌刻在我的记忆当中,写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毕淑敏轻轻地说道。

作家毕淑敏。受访人供图

源自真实生活的细节,总是能够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女兵中,郭换金坚韧、善良,医术不错;麦青青心思缜密;叶雨露天真娇憨……身份相同,但并非“千人一面”。

“和郭换金一样,我在部队里做过班长,班里有八九个女兵。”毕淑敏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这些女兵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就汇聚成了书中的郭换金。

相较于女主角郭换金,麦青青亦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她心机深沉,有点精致利己。

为什么要塑造一个性格如此复杂的人物?毕淑敏的回答是,写什么样的角色,往往与作者看世界、看生活的角度以及观点有关,而在她看来,人就是一个多面复合体。

“一个人的性格里不一定都是美好,也不一定都是邪恶,有时闪光点可能会多一些,换个情境,人性之恶就有可能出现。麦青青这样的人,在现实里是存在的。”她说。

在小说中,作者预设了故事的脉络与轨道。当人物在书中拥有了生命,人物的性格会随之自然而然的发展。毕淑敏解释,郭换金、麦青青等人,其实都是如此。

情感与成长

提起《昆仑约定》,作家梁晓声曾评价道:这是倾注真诚和深厚感情的作品,也是一部在题材上填补空白的作品。

它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郭换金、麦青青乃至景自连等角色成长,也写出了真挚动人的情感。毕淑敏提起,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读者看完书后,为郭换金与景自连的阴阳两隔惋惜不已。

作家毕淑敏。受访人供图

在毕淑敏看来,爱情中的许多道理,并不会随着代际更替发生变化,几十年过去,如今的青年男女依然会遇到同样的感情问题。

“比如你认为情感生活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相貌,三观,还是家世?我们听过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些选择当时看起来很真挚,但许多年后,可能又有了不同的解释。”她说。

作为心理咨询师,她能敏锐地感觉到,大家在面对感情问题时心里的茫然,可行的办法是务实一些,梳理一下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做出相应调整,不然一些感情问题几乎无解。

读完《昆仑约定》,有记者问毕淑敏,通过这部作品,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结合郭换金的故事,她说,每个人要扪心自问,最想坚守的是什么,如果一生随波逐流、不能为自己的生命做主,那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知道了自己最想要、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并且能够为之努力,那么当你最终老去,要跟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才会觉得心安理得。”毕淑敏谈到。

在漫长的一生里,人们不可能什么苦难都碰不到,也不可能接触到的都是好人。毕淑敏认为,当遇到挫折时,要平抑怨天尤人的想法,一味沉浸在懊恼之中,对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

“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总结经验,然后坚守自己的原则,在可以进步的地方继续努力。”她说,其实,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

标签:

生活指南
  • 专家齐聚湖南怀化探讨“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

    双通道与RCEP口岸协同发展推进会9日在湖南怀化举行。会上,来自口岸

  • 西北地区多大风沙尘 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有雨雪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内蒙古、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风天气

  • 南京推行政检查码 以数字赋能规范执法新路径

    4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

  • 推进仓储物流绿色运输 SHEIN正式批量上线新能源车

    3月12日SHEIN用于仓间转运的新能源电车正式大批量投放运营,此次9 6

  • 中国银联: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 加速培育“数智化”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

  • 加强市场监管 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

    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诚信经营推动传统服务向优转型(消费视窗·促进服

  • 个人征信受损 商业银行能消除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吗?

    个人征信记录 商业银行不能消除仅能报送本报记者 赵红旗本报通讯

  • 广东农企品牌价值50强出炉 总价值逾2572亿元

    中新网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农业企业品牌盛典暨50强

  • 2024北京丰台城市更新发展交流论坛举行

     11月26日,中国房地产报主办、金茂璞逸丰宜协办、中国城市与

  • 高校如何适应电竞产业发展需求?学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0日获悉,上海市多所高校

  • 得ETF者得天下 公募座次大洗牌

    指数基金规模狂飙,公募江湖座次陡然生变。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

  • (进博故事)从46%到71%,看见可持续未来

    中新网上海10月26日电(范宇斌)自诞生起就与竞速赛事结缘的米其林,

  • (经济观察)近半已落地 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劲仍足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为应对新的经济挑战,中国果

  • 债券基金跌的原因是什么?债券基金波动受什么因素影响?_每日信息

    债券基金跌的原因是什么?1、债券型基金除了投资国债,也有地方债和

  • 天天播报:理想汽车端到端+VLM智驾系统再升级 打造行业率先“车位到车位”产品落地体验

    自动驾驶的新纪元,来了。虽然距离2024年尾声还有三四个月时间,但

  • (寻味中华 | 饮食)中秋烤肉,宝岛过节的仪式感

    架起烤炉,点着木炭,摆上鸡翅,刷上酱料……随着油汁滴入炭里,火

  • 民生
    • (聚焦博鳌)联合国官员:博鳌亚洲论坛为南南合作提供更多参考

    • 十五运会U18女篮资格赛:陕西队60:94不敌山东队

    • 环球热点!媒体人眼中的与AI“共舞”

    • 当前快播:前三季度江苏铁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