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本应是逝者留给亲人精神安慰和物质补偿的工亡补助金,却成为亲人反目、对薄公堂的导火索。那么,百万工亡补助金如何分配?是否属于遗产?且看西峡法院五里桥法庭家事审判团队如何巧用“家事观察团”化解这场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
2023年10月,贾某在工作期间因病死亡被认定为工伤,社保部门给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98万余元,但就补助金如何分配,逝者贾某的母亲申某与其妻子杨某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该补助金无法拨付,申某将杨某诉至法院,要求分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中的25万元。
经与多方联系,承办人了解到该纠纷历经乡镇政府、村委及社保部门多次调解,双方就分配金额始终无法达成和解,考虑到案涉双方关系特殊,这场意外事故已经使得老人丧子、妻子丧夫、幼子丧父,亲人尚沉浸在悲痛之中,若不及早化解心结,不利于亲情延续。为兼顾法理与情理,妥善处理“家务事”,家事审判团队迅速立案,并及时将案件导入庭前调解程序。
在事先与当事人的沟通中,双方各执一词,尤其是被告杨某情绪激动,沟通一度难以推进,面对此种情况,承办人决定调整策略,采取“家事观察团”+“背靠背调解”的方式进行。
审判团队先与社保部门沟通,详细了解该笔钱款的组成,又联系双方当事人,邀请他们的亲属组成“家事观察团”一同来参与这场诉讼。
调解当天,由双方当事人的亲属组成的“家事观察团”齐坐家事审判庭,审判团队和“家事观察团”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能打开心结,找到纠纷切入点。
被告杨某表示:“我没有工作,孩子大的没工作,小的还要上学,我总要为我和孩子的以后打算吧!”
原告申某则表达着对日后养老生活的担忧:“我都六七十岁了,丈夫走得早,就这一个儿子,现在他也走了,以后谁来照顾我,身上没点钱怎么能行?”
“家事观察团”从调解的争议焦点,结合对双方当事人的了解,协助审判团队对双方开展劝解。有了亲属帮忙劝解,双方情绪明显缓和,审判团队也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孝亲敬老、修复亲情、家庭和谐等方面入手,促使双方换位思考,并从法律角度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亲属抚恤金等进行解释。
最终,在审判团队和家事观察团的共同劝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申某分得20万元及其相应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剩余金额归杨某及其子女所有。这场因百万工亡补助金产生的“家庭矛盾”,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调解结束后,审判团队及时将调解笔录和调解书送达至逝者贾某生前的工作单位,向工作人员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款项尽快按调解书内容拨付。
调解一件案,挽救一个家,该案的成功调解,从根源上避免了衍生案件的产生,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五里桥法庭通过巧用“家事观察团”把“调”向前延伸,切实推动家事纠纷矛盾实质化解。(供稿:王晶雅)
标签: 西峡法院 百万工亡补助金起纠纷家事观